信用交通
丽水市交通运输局为把“浙大件”的应用与流程再造、制度变革、机制完善协同起来,重塑运行机制,在实际应用“浙大件”系统中,也做了不少的摸索与尝试。建立起执法指挥中心牵头,依托“浙大件”系统应用为枢纽,一端依托高速公路收费站核验信息,另一端连接队内相关业务大队、各县(市、区)交通执法队、公安交警部门的“信用+科技化+联动执法”“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加强大件运输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实现大件运输精准监管。
一、信用监管主要做法
对大件运输企业办证、运输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实施守信加分激励、失信减分惩戒、修复补分救济,及时动态更新大件运输企业信用积分。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提供简化核查等便利;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加大现场核查和通行检测频次;对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伪造《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等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车辆,列入失信名单,限期1年内不得在我市申请大件运输许可。
二、加强大件运输车辆途中检查
一是指导收费站开展核验,全天候掌握路面信息。及时组建了“丽水大件运输收费站核验工作群”,涵盖了丽水境内33个高速公路收费站,400多名收费站工作人员在线工作,加强大件运输车辆通行检查。重点抽查是否具有有效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车辆号牌、车货总质量、总体外廓尺寸、轴荷等数据是否一致;是否按许可的时间、路线行驶;是否按照许可的护送方案护送。二是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大件运输精准监管。充分应用“浙大件”系统建立了“线上+线下”融合机制。执法指挥中心借助“浙大件”系统开展每日不少于两次的线上电子巡检,以应对当前大件运输违法行为不断由“未经许可擅自行驶公路”向“未按许可的路线行驶公路”转变的新形势。即在电脑端对行驶在丽水公路上的车辆的办件信息、车辆轨迹等信息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证载信息与实际不符,或未按指定路线行驶等疑似违法行为,针对涉嫌违法车辆驶入服务区往往只做短暂停留休整的情况,执法指挥中心会第一时间下发指令,实施“黄金一刻钟”工作法(即高速执法大队、县(市、区)执法队一线执法人员接收到执法指挥中心指令后15分钟左右抵达现场开展拦截、查处),实现了大件运输的精准监管。三是市县一体联动合作,执法力量汇聚形成合力。为高效、快速、安全查处大件运输违法车辆,印发《市县两级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并对全市33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临近的违法车辆停车场地进行了全面排摸,遇到违法事件,实行统一指令、统筹安排执法力量,共享停车场地,有效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高速路口查获车辆停车难等问题。不断优化指挥体系,将监管触角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一旦发现违法情形的,依法严肃查处,并将有关信息反馈许可审批部门纳入失信名单,进入失信名单的承运企业,限期1年内不得在我市申请大件运输许可,实行审管联动信用管理。
三、实践效果
用好“浙大件”系统,是丽水交通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执法效能、推进整体智治的一次生动实践,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有力的举措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同时也是以“小切口”带来“大成效”的典型经验,实现了“一拓展一转变一破解”:将监管重心从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拓展至辖区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出口以及普通公路上;获取违法信息的途径由单一依托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核验异常情况反馈转变为主要利用“浙大件”系统电子巡检主动发现车辆行驶路径与证载信息不符等涉嫌违法行为;有效破解了大件运输车辆动态监管难、处置难等突出问题。《中国交通报》头版刊发报道《丽水“浙大件”一路跟踪》,介绍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应用“浙大件”系统,强化大件运输公路审管联动、实现全链条监管的生动实践。专题拍摄《“浙大件”赋能 威严之师有温度》执法微视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转播宣传。
今年以来,丽水1-10月共办理超限运输许可7601件,核发《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558本,我市超限运输许可平均办证时长12小时左右,位居全省前列,较去年办件时效提升50%。借助“浙大件”系统共查获大件运输违法案件33件(其中,未经许可擅自行驶公路6件,未按许可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公路20件,使用变造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2件,车辆及装载物品的有关情况与《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记载的内容不一致5件),较2022年增长43.48%,通过“信用+科技化+联动执法”查获的案件占比达75%。有效破解了大件运输车辆动态监管难、处置难等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了不合规车辆违法上路运输行为。
下步,丽水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积极参与完善“浙大件”系统“黑白名单”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制定对大件运输企业办证、运输等情况的信用评价,以及守信加分激励、失信减分惩戒、修复补分救济等规则。信用评价较高的企业,可以探索提供简化核查等便利,实现相应路线的智能审批,为合规运输企业做好服务,同时也可加强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持续发力,提炼推广“浙大件”系统应用场景由“单兵作战”“事后监管”转向“协同作战”“事前预警”的丽水经验。